老陈向记者出示了他的作品。
年逾古稀的陈畅粦现在刻章都要戴着老花镜,视力大不如前。
FACE
人物:陈畅粦
年龄:70岁
籍贯:惠阳淡水
眼看这些祖辈留给我们的手艺都要失传了,可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,我想传承下去也没有机会啊。——— 陈畅粦
随着商贸广场和嘉信茂广场等广场进驻惠阳,老街上的店铺也在时间的洪流中开业、转行、结业。然而,年逾70岁的刻章师傅陈畅粦却仍留守在南门大街,坚守着自己当初的行业。斑驳的桌子、两盒章具、一套刻刀陪着陈师傅在老街度过了50个春与秋。他从13岁开始自学成才做起刻章生意,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,依然坚持用传统的方式来刻章。行内人士说,论刻章技术,他是惠阳最牛的人。
“章主要分为公章和私章两种,按材料分有石材、橡胶、木头、牛角等等,按形状分有圆形的、方形的、长条的、扁的。”陈畅粦笑着向记者介绍章的种类,还翻开两张用塑料过膜的A 8纸,上面印满了各种字体的章。“不过,公章不能随便刻,平时主要刻私章。”陈师傅说。
13岁 一人养活7口人
陈师傅5岁那年随父母从广州回到淡水。当时,父母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半个铺位,经营香烟、糖果和水果等小生意,家境并不富裕。家里父母姐妹一共7人。13岁时,陈畅粦看到邻居刻章师傅在刻章,就在一旁偷师。“我边看边学习,然后就拿着那时的塑料麻将练习。我父亲字写得很好,我就让他先把字写好,再用半透明的玉扣贴在麻将上,然后,我就照着字刻章。”此后,陈师傅每隔两三天都会来到淡水老街偷师学艺,常常站在“师傅”前面学习刻章的技巧,一站就是半个小时。陈畅粦说,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刻章。
“发现我刻的章很受欢迎,父亲就在铺位前设了一个摊,让我做起了刻章生意。那时刻一个章3毛钱到5毛钱,一天下来可买9斤米,一个月可以挣300元,可以养活我们一家7口人。”
21岁 与大学失之交臂
21岁时,陈畅粦考上了江西轻工业学院,成为了一名大学生,学习化工专业。“但是大二时,学校因资金原因解散了,我就回到了淡水老家。连学位都没有拿到。”陈畅粦说,因当时政策不允许搞个体户,他原打算开一家刻章店,但无疾而终。此后,他做了10多年的建筑工人。“1979年,改革开放之后,得到政策的允许,我就重新摆起了摊,做起了刻章生意。”陈畅粦说,这一做就是30年。
陈师傅回忆,刻章生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兴旺,那时居民家家户户都备有私章,大家用私章代替签名领粮票、油票、布票等。“那时候,刻一个章在5元到8元之间,一个月有600多元的收入。在当时,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。”老陈说。
70岁 月入仅千元只为喜欢
上世纪90年代以后,随着电脑的光敏印章机普及,传统的刻章工艺已经越来越式微。“用电脑刻章很快,三四分钟就可以了,而用手工刻章至少需要半小时。而且,电脑刻章机多少钱很标准。不过,我觉得从艺术的角度来看,还是传统刻章技术有优势,可以体现传统的书法艺术。”
老陈说,现在生意日益冷清刻章机价格,每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。“我之所以还刻章,是因为我喜欢这门手艺。而且,也可以打发时间。”
老师傅的叹息
刻章手艺或失传
张景棠是陈畅粦**的徒弟。“我跟陈师傅学习刻章有3年历史,自己开店也有10多年了。不过,我现在主要使用电脑刻章,激光刻章机依然在使用传统手工刻章的人在惠阳只有陈师傅一个了。”张景棠说。
无论是张景棠还是同行刘先生都认为,电脑刻章机在惠阳,陈畅粦的刻章技术无人能出其右。“别人刻章都要用纸把字贴在上面,而陈师傅只需要用铅笔在印章上写上字,然后借着光的反射直接在印章上刻字,又准确又快,而且刻的字很漂亮。”
(采写/图片:本报见习记者 陈海燕) |